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含作文练习)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3-11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邗江中学  叶悠嘉                    
                  教学目的:   
                  1.   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   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3.   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4.   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难点是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总结字音、字形、字义
                   
                  二、课堂教学
                  (一)导语设计
                  利用“情景创设法”,多媒体播放《正大综艺》主题曲《爱》:“爱是love 
                  ,爱是爱心爱是love…..爱能带给你快乐和健康……”生命对于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是何其重要,而爱,则是生命中最为温情的存在状态。珍爱生命的人是值得褒奖的,而那些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在关爱着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人,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性光芒的最伟大的赞美诗。今天,就让我们随美国作家欧·亨利走进他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瞻仰这样一位“生命的歌者”,在感动中接受灵魂的洗礼,精神的升华。
                   
                  (二)补充资料:作家、作品简介 
                  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悉尼·波特尔,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三)整体感知: 
                  1、请学生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开端(第1至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2、再跳读课文,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明确:
                                            十一月:琼珊病倒;
                  一天早晨:琼珊病重;
                  整个故事发生          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
                  在四天里            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
                  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
                  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四)文本研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回答下列问题:
                  1、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明确: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2、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3、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提示: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
                  明确: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贝尔曼先生
                  4、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他生活失意有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
                  由此,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5、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明确: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6、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明确: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7、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明确: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的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也可结合全文进行拓展思考:由前文介绍可知,琼珊和苏艾都是青年画家,作为画家的琼珊,居然一直没能看出墙上的常春藤叶居然是画上去的,由此可以从侧面说明贝尔曼先生最后这幅作品精湛的技艺,真可谓以假乱真,堪称杰作了)
                   
                  (五)品味“欧·亨利式的语言”
                      结合文章中具体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进行品读,并归纳总结:
                  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笑”。
                   
                  (六)作业
                  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苔藓xiǎn         扶弱济困jì      掺酒chān       出殡bìn
                  B.瞥见piē           蹑手蹑脚shè     昵称nì         狭窄zhǎi
                  C.窗槛jiàn          着想zháo        一幢zhuàng     砖砌qǐ 
                  D.模特mó            编辑jí          唠叨láo         瞅一眼jiū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班配        一筹莫展              草菅人命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耐烦        怙恶不悛              不落巢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根茎        挺而走险              流言蜚语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D.暴躁        徒有虚名              莫名其妙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       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2)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       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3)女人的手指    了一下,想是叫苇眉了划破了手。
                  A.启示  傲然   震动          B.启事    傲然   振动
                  C.启示  毅然   振动          D.启事    毅然   震动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28页)2
《最后的常春藤叶》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
《最后的常春藤叶》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品质》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19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4
《最后的常春藤叶》复习练习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4
《最后的常春藤叶》练习题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16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2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28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反思2
《最后的常春藤叶》补充描写作文(5篇)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3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9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复习ppt课件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34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2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27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1
下水作文《最后的常春藤叶》续写
《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ppt课件9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8
《最后的常春藤叶》赏析
《最后的常春藤叶》续写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10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实录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文阅读
《最后的常春藤叶》内容简介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
《最后的常春藤叶》同步训练
《最后的常春藤叶》同步练习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反思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7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6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及练习8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7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6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5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4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