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12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刘志 
一、板书对联,导入正课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生澜 
诗圣杜甫笔下记载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作品有哪些?《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春望》等,当然也包括我们今天要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简介创作背景 
子美早年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专权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方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掳到长安,757年逃出虎口,投奔唐肃宗,除为左拾遗,后因上书营救房琯的罢相,触怒肃宗,几受刑戮,759年弃官西行,历经千辛万苦于年底到达成都求亲告友,在浣花溪畔修筑了草庐,在飘泊多年之后,终于有了安身立命之所,诗人的心情是愉快的,这在他的诗歌中也表现了出来。他曾到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也曾在水槛遣心: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不料当年深秋,风雨破屋,长夜沾湿,诗人在风雨飘摇之中写成此诗,于是这普普通通的茅屋也便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三、学生自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四、教师范读诗歌,读出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五、讲析诗歌,感悟诗人忧国忧民情怀 
诗人好不容易盖起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与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卷起屋上层层茅草,怎能不让诗人心焦?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而是飞过江去分散撒在江郊,我们读这几句诗,分明看到一个衣衫单薄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茅草一层一层卷了起来。而他面对大风破屋的焦灼与怨恨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们心灵上的共鸣。 
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是不是还有落在平地上的可以收回呢?有的,然而却被南村群童抱走了,诗人也曾追逐,也曾呼喊,但终因年迈无力而无法赶上。无可奈何之余,只能“归来倚杖自叹息”。如果不是贫困,诗人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如果不是十分贫困,群童也不会冒着狂风抱那并不值钱的茅草。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茅屋盖得不够结实,因而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了家中。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并没有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世态炎凉便可想而知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十分深广。 
“俄顷”两句用饱蘸浓墨之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布衾”两句不仅是布被又旧又破,更是为下文屋破漏雨蓄势。成都的八月并不冷,可是由于被子毫无保暖功能,再加上屋破漏雨,真是凄风苦雨寒彻骨。诗人彻夜难眠,既盼雨停,又盼天亮,处境相当艰难。但诗人并没有因为自己处境艰难哀叹声声,而是由个人的处境联想到了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地过度到了诗歌的结尾。 
诗人从“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下子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其中包含着许多没有说出来的情绪。“长夜”实际上是双关,诗人由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联想到了历经战乱,颠沛流离的人民,联想到了“山河破碎风飘絮”“风雨如磐暗故园”的祖国,实际上人民就是生活在漫漫长夜之中,国家就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啊!每念及此,诗人怎能不忧心如焚、彻夜难眠呢? 
“安得”三句声音响亮,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贴切地表现了诗人从 “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与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与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句则把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狂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 “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庐俱破……因此老杜在这首诗里不是孤立单纯地描写自己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自己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如果说读到“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时候,对他叹息的内容还理解不深的话,那么读到“呜呼“句总该看出诗人是在为天下寒士大声疾呼吧。 
六、以诗赏诗,向课外延伸 
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政治腐败,贫富不均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山河破碎,金瓯尚缺 
3、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垂老别》) 
——战乱中子孙亡尽的老汉愤然参军告别老妻的凄惨场面。 
4、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孝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连年战争重新被征召的士兵的哭诉,这是人亡村衰、空寂萧条的那个社会的缩影。 
5、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756年)) 
——写安史之乱中逃亡和被俘长安的遭遇,痛诉妻离子散之苦。 
6、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写战斗残酷,死伤惨重,民不聊生,就连老妇人也要被迫上战场。 
七、小结 
诗由事而作,屋凭人而传。诗圣杜甫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杜甫的草堂仍存,供后人瞻仰。杜甫在诗篇中表现出来的理想在今天也正在得以实现,如果诗人在天有灵,定会感到欣慰! 
附板书 
叙事 秋风破屋 
群童抱茅 
抒情 长夜沾湿 
抒发理想 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理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性默写(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译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x课件(22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30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性默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拼音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24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x课件(11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河北省中考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31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配乐朗读(全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29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32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36页)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36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x课件(18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18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16
古风二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50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38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15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2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20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10
杜甫“草堂”似豪宅
杜甫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19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格式教案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34页)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