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树立起人生的“镜子”——浅谈“反思”教育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1-15 |
为学生树立起人生的“镜子” ——浅谈“反思”教育 周传美罗珍 内容提要: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反思”教育。如何对学生进行“反思”教育?为学生明确反思的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老师如何让学生进行反思的方法:写反思日记,谈话法,与家长交流,集体讨论。 主题词人生的“镜子”反思“反思”教育 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总会听到如此的辩解:“是他先打我的,我才还手。”“他也做错了,你为什么只批评我。”“我只是没有完成这一题,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学生总爱为自己的错误找各种借口?是不是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漏洞?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海涅就曾经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我们是不是在强调老师反思的同时,也应该为学生树立起一面反思的“镜子”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那何谓“反思”?概而言之,反思,即人们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我想反思教育应该就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学习行为的有效性或合理性,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并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加以运用或改正生活中的不良行为。那我们应该如何实施反思教育呢? 一、为学生明确反思的步骤 概括国内外有关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个反思的框架: (1)发现问题。教师应该关注教育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学生日记、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 (2)分析问题。根据不同情况让学生以独立或讨论的形式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信息。老师应让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3)确立假设。明确问题以后,学生开始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或经过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帮助等途径),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4)验证假设。有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后,老师便鼓励学生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二、老师应以何种方式让学生反思呢? 以下几种反思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写反思日记。学生在一天对自己当天的行为进行回忆,把比较有价值的事记录下来。 (2)谈话法。老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后,找学生个别谈话,在老师的提点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3)集体讨论。如果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可以以班会课的形式让学生集体讨论。 (4)与家长交流。如果学生可以用写信或者一家人围坐展开交流,必要时邀请老师参加。 总之,反思是一种品质,使学生清醒。没有反思就没有新的发现。在痛苦中反思,我们不再孤独;在闲适中反思,我们不再空虚;在奋进中反思,我们不会偏离目标;在安逸中反思,我们不会沉沦;在失败中反思,我们不会气馁;在成功后反思,我们不会停顿。让学生掌握了“反思”的方法,也就是为学生树立起了人生的镜子。“反思”教育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完善。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