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08年中考语文动向分析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3-09 |
安徽08年中考语文动向分析
——在教研组活动上的发言
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按教研组的要求和受我们备课组的委托,今天晚上由我来给大家讲一讲中考的情况,组长说让我讲08年中考的动向,我是不敢的,我只是通过我们去年的复习迎考以及最后的中考试卷给大家说说我们自己粗浅的理解和体会吧。
根据新课改新课标的要求,联系《2007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语文部分》和去年中考试卷的出题情况,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和最后的复习中应值得注意。我只是零零碎碎的罗列,希望大家不要嫌烦。
一、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具体体现在:
1、在实际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去年的题目就是如此,如:1.按下面的要求,写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诗句。(4分)
(1)相信你此时坐在考场上一定充满信心。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处那鼓舞人心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鼓励一下自己:——,——。
(2)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
2.三年来,在老师引领下,我泛舟书海,品读美文。我随白居易踏青于钱塘湖(pan),领略“①,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初春美景;与五柳先生一道“采菊东篱下,②”,理解他远离尘俗的心境;同范仲淹一起登临岳阳楼,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②”的博大胸襟;驻足于杜甫的茅屋前,体会“—鱼)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情怀;受教于孔孟门下,聆听“学而不思则罔,⑤”的谆谆教诲,感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⑥者也”的人生大义。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滋润心田的是一股股清泉细流。
(4)请补写出第二段横线处名句所缺的部分。
2、将课内外相关的或有联系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设计试题。如:综合性学习的第二小题就是这样的:
(2)小组推选李明在班会上演讲。为了写好演讲稿,李明请大家为他列举一种不重视小事的生活现象,并提供一句关于不可轻视小事的名言。
你列举的生活现象是:——你提供的名言是
二、引导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和方法,感知语文的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热爱语文。如试卷的第二小题。
2.一位九年级同学写了一篇《在语文世界里成长》的文章。下面是文章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然后完成(1)~(4)题。(11分)
七年级的第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学语文要用心去感悟。”光阴荏苒,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过去,老师的那句话仍在我耳边回响……
三年来,在老师引领下,我泛舟书海,品读美文。我随白居易踏青于钱塘湖(pan),领略“①,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初春美景;与五柳先生一道“采菊东篱下,②”,理解他远离尘俗的心境;同范仲淹一起登临岳阳楼,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②”的博大胸襟;驻足于杜甫的茅屋前,体会“—鱼)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情怀;受教于孔孟门下,聆听“学而不思则罔,⑤”的谆谆教诲,感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⑥者也”的人生大义。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滋润心田的是一股股清泉细流。
(1)文中拼音处应补写的汉字是:——。
(2)文中“光阴荏苒”这个短语的意思是:——。请再写—个与它意思相近的四字短语(包括成语):——。
(3)文末画线两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一句的语序,使它与前一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
(4)请补写出第二段横线处名句所缺的部分。
①②③④——⑤——⑥——
三、试题的素材结合现代的科技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阅读题的第二篇文章《从织布机到计算机》就是如此。补充一下,因为连续几年阅读题的第二篇选的都是议论文,因而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科学思想的缺失。所以今年就出了这篇说明文,明年还会不会这样出,就不好说了。
四、阅读试题注重考查学生把握语言各方面要素的整体状况,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具体特点有:
1、阅读继续以两个板块,三个部分的形式出现。两个板块指现代文和文言文。三个部分指现代文有两篇文章再加上文言文。两篇现代文基本上以一篇叙事性的文章为主,再加上一篇议论性的或说明性的文章,叙事性的文章是不变的,是恒量,议论性的和说明性的是二选一,是变量。叙事性的文章都选人文性很强的文章,除了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外,也有考查“人文”的意思。这个特点我想在明年的中考试卷上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2、现代文阅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因为所选的文章均有一定的篇幅,而考试的时间是有限的),筛选和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无论高考、中考,现代文阅读都是最难的,最令老师和学生头痛的,也是失分最严重的。一共4-5个题,20分左右,能拿个十二、三分算是好的,7、8分都是正常。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把这种能力转化成得分能力是我们急需解决的大问题,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五、加强了对学业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这是与过去的中考试卷是不一样的一个板块,也是最能体现课改思想的一个板块。在试卷上赋分15分。主要特征是结合一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去完成活动中的一些语文运用,在这样的题里,综合考察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象去年的题目就包含有语文积累(第(2)小题),写作能力(第(1)(3)小题),说话能力(第(4)小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第(4)小题)。原题如下:
4.班级要召开“我看小事”主题班会,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下面的问题,需要你去解决。(15分)
(1)你所在的小组讨论后认为:小事有时决定大事的成败,小事往往反映人品修养的高下。大家想拟一个能突出这一中心的演讲标题。你拟的标题是什么?(不超过8个字)
(2)小组推选李明在班会上演讲。为了写好演讲稿,李明请大家为他列举一种不重视小事的生活现象,并提供一句关于不可轻视小事的名言。
你列举的生活现象是:——你提供的名言是
(3)李明准备先谈小事与大事成败的关系,再谈小事与人品修养高下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之间需要用一两句话来衔接。请帮他写出这个过渡句。
(4)演讲过程中有几个同学在下面说笑打闹,班会结束前,你作为主持人作小结,想结合班会主题对他们提出忠告,你会说些什么?(80字左右)
六、文言文变化不大,继续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培养语感,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值得注意的动向是连续两年,无论是课改区和非课改区,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两段文章比较阅读的形式出现,具体的试题也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如:
[三](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贝《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摆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七、作文试题和高考试题一样,不在是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而是回归命题作文,象今年的中考作文题就是《我们的心近了》。但是和过去的题目不同的是,所给的题目比较宽泛,能够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文字表达,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题目,虽然要求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文体,和表达方式来写,我们在仔细审视题目以后发现,写成记叙文是最佳的,但也允许学生采用他最擅长的议论或说明的来写作。但写起来是很别扭的,如果没有很好的驾驭能力,是很能写出好文章的。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平时要着重抓叙事性文体的写作训练。
以上说的浅见,占用了大家的时间,请大家见谅。
谢谢!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