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上(初二上) >>单元练习 >>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能力训练测试卷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15


八年级(上)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七)
第七单元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应用(30分)
1.课文默写填空。(10分)
①足蒸暑土气,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吾                                            ,故逐之。
⑤山河破碎风飘絮,                       
⑥《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高度概括了历代人民共同遭遇的句子是:“              
                                       !”
⑦《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
2.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4分)
作  者          朝  代              作  品
孟子             东晋             《聊斋志异》
左丘明           清               《搜神记》
干宝            春秋              《孟子》
蒲松龄          战国              《左传》
3.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2分)

B.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行拂乱其所为

又何间焉                              入则无法家拂士

D.
C.
夫战,勇气也                          须眉毕见

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           路转溪桥忽见
4.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干戈寥落四周星(           )
②零丁洋里叹零丁(           )
③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④望西都,意踌蹰。(           )
5.“东风不与周郎便”,这个诗句使人联想到取自三国故事的一个8字成语:         
                。(2分)
6.“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著名战例。请再举出这样的一个古代战例:                       。(1分)
7.《劳山道士》通过讲述王生到劳山拜师学艺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8.“一鼓作气”原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现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口气把事情完成。请用后一个含义造句。(2分)
一鼓作气:                                                                    
                                                                              
9.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要求紧接上文,另举一个例子,句式要与画波浪线的一句相同。(3分)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涉山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辍,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二、阅  读(70分)
(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7题。(2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百里奚举于市(         )        空乏其身(         )
所以动心忍性(         )        困于心,衡于虑(         )
3.指出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益:曾益其所不能(         )    余益鼓勇上(          )
②拂:行拂乱其所为(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4.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3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2分)
6.用文中句子填空。(5分)
①孟子认为对“是人”磨炼的目的是:“                                 。”
②课文从反面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是:“                                     
                                       。”
7.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论述的观点(20字内)。(2分)
                                                                            
(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完成1——7题。(1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又何间焉(           )         衣食所安(             )
   小信未孚(           )
2.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C.
B.
         何以战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必以分人              公问其故                小大之狱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请解释其句中意思。(3分)
①齐师伐我(        )    ②牺牲玉帛(          )
③小大之狱(        )
4.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3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5.按提示,填入文中句子。(3分)
①体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一个词语是:“             。”
②曹刿晋见鲁庄公的主要原因是“                                  。”
6.为什么曹刿强调“忠之属”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2分)
                                                                         
                                                                         
7.根据上文内容,简单评价曹刿的形象。(2分)
                                                                            
                                                                           
(三)根据《干将莫邪》(节选),完成1——5题。(14分)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入山行歌(      )    ②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    ③王如其言(      )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B.亡
A.之
           王即购之千金                           儿闻之,亡去

           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                   亡羊补牢

D.子
C.乃
           于是尸乃仆                             闻王购子头千金

           此乃勇士头也                           不负子也
3.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3分)
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4.干将的儿子赤决心为父报仇,哪些描写表现了这一点?(3分)
                                                                           
                                                                           
                                                                            
5.文中的“客”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题。(17分)
西 
话说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正当唐玄宗苦恼之时,一道士求见,表示自己愿为大唐效力。他向唐玄宗透露,如来佛祖手中,有一《极品经书》,只要得到它,便可国泰民安,保住大唐基业。一听救国有方,唐玄宗龙颜大悦,要设宴答谢道长,并希望道士帮忙。不料,道长只是轻轻一笑,说:“您的手下人才济济,何需我来凑热闹!”说罢,化作一股青烟,飘然而去。
唐玄宗左思右想,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无奈之下,只好请来修成正果的唐僧师徒四人,唐僧接到圣旨,心情激动,说:“阿弥陀佛,贫僧为国效力,义不容辞!”
话说第二天,唐僧跨上白龙马,一行四人又出发了。照样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他们来到了万佛殿。净身之后,他们如愿以偿地见到了如来佛祖。说明来意,如来摇着头歉意地说:“你们不远万里再次来到这里,真不容易!可不幸的是,这本经书刚刚被大不列巅国的使臣取走。”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一切只能听上天的安排了!”
师徒四人只得扫兴而归。在归途中,悟空打死了江河中的一条大鱼。在剖鱼过程中,八戒意外地发现鱼腹中有一本青黄且发着紫光的书——竟然是《极品经书》。原来大不列巅的使臣过河时,一不小心翻入江中,葬身鱼腹了。
欣喜若狂的师徒四人回到长安,把书交给了唐玄宗。四人加官封侯自是不用说,唐玄宗还特意举行了一个盛大的仪式,把经书供于佛堂之上,供万人敬仰。其实,《极品经书》上记载的乃是深奥的治国之道,遗憾的是,唐玄宗一直没有读过一页,只是把它当作摆设装饰着大唐。大唐自然没有摆脱历史的命运了。
1.唐玄宗即唐朝皇帝           ,长安在今         市一带。(2分)
2.本文想象奇妙,将                  的历史和               的故事巧妙糅合起来,形成故事新编。(2分)
3.根据下面提示,概括文章的情节(不超过方框字数)。(5分)
    (唐玄宗危难时)           (难寻合适人选时)          (经书被取走后)
                        →                         →                    
     (师徒归途中)             (返回长安后)                             
→                       →                          
4.本文构思奇特,悬念迭出。你认为其中最出乎意料,颇有戏剧性效果的一个情节是什么?(2分)
                                                                           
                                                                            
5.文中表现了唐僧师徒的什么精神?(3分)
                                                                           
                                                                           
6.文章结尾令人回味无穷,请简要谈出你的一点感受,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3分)
                                                                           
                                                                           
                                                                           
八年级(上)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七)
第七单元参考答案
一、1.略  2.略  3.D  4.①战争  ②孤苦的样子  ③只  ④感慨万千,非常痛心    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示例:官渡之战  7.只有不畏艰辛,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可能到处碰壁,落得可笑的下场。 8.略  9.示例:如果没有司马迁实地考察,搜集史料,没有他忍辱负重,发奋著述,岂能有不朽之作《史记》的诞生!
二、(一)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是 人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百里奚举于市(提拔,起用)        空乏其身(穷困,缺乏)
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来)        困于心,衡于虑(阻塞)
3.指出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益: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余益鼓勇上(更加)
②拂:行拂乱其所为(违反,阻挠)    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
4.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3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心事)要人脸色上表现出来,从声音上表达出来,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
5.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非凡的事业。(2分)
6.用文中句子填空。(5分)
①孟子认为对“是人”磨炼的目的是:“  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
②课文从反面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7.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论述的观点(20字内)。(2分)
 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安乐享受必导致灭亡。   
(二)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又何间焉( 参与)         衣食所安(养生的东西)
   小信未孚( 使人信服)
2.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B )。(2分)

C.
B.
A.
         何以战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必以分人              公问其故                小大之狱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请解释其句中意思。(3分)
①齐师伐我( 军队)    ②牺牲玉帛(猪、牛、羊等祭品)
③小大之狱(案件)
4.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3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忠于职守一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5.按提示,填入文中句子。(3分)
①体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一个词语是:“  请见 。”
②曹刿晋见鲁庄公的主要原因是“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
6.为什么曹刿强调“忠之属”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2分)
 曹刿认为大小案件按照实情处理是关系百姓的大事,是君王在忠于职守,百姓就会信任你,支持你。因此得民心是作战的基本条件。
7.根据上文内容,简单评价曹刿的形象。(2分)
国难当头,曹刿能挺身而出,主动请缨,表现出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位卑不敢忘忧国。”他富有深谋远虑,深知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三)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入山行歌(哭唱)    ②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进献)    ③王如其言(按照)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B.亡
A.之
           王即购之千金                           儿闻之,亡去

           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                   亡羊补牢

D.子
C.乃
           于是尸乃仆                             闻王购子头千金

           此乃勇士头也                           不负子也
3.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3分)
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你年纪轻轻,为什么哭得特别悲伤啊?
4.干将的儿子赤决心为父报仇,哪些描写表现了这一点?(3分)
 赤听“客”能为父亲报仇,当即自刎,把自己的头和剑相托“客”,头被煮还怒目圆睁,这些都可以看出赤报仇坚决的刚烈行动。
5.文中的“客”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客”是我国古代十分推崇的侠客形象。他替赤报仇,多方设计,不惜献身杀掉楚王,表现他除暴安良、不负诺言、舍生取义的侠义精神。
(四)1.唐玄宗即唐朝皇帝  李隆基 ,长安在今  西安 市一带。(2分)
2.本文想象奇妙,将  唐朝走向衰亡 的历史和  《西游记》  的故事巧妙糅合起来,形成故事新编。(2分)
3.根据下面提示,概括文章的情节(不超过方框字数)。(5分)
    (唐玄宗危难时)           (难寻合适人选时)          (经书被取走后)
     道长指点     →           唐僧师徒受命 →             师徒扫兴而归
     (师徒归途中)             (返回长安后)                              
→      悟空剖鱼得书  →            盛迎经书   
4.本文构思奇特,悬念迭出。你认为其中最出乎意料,颇有戏剧性效果的一个情节是什么?(2分)
 经书被大不列巅国使臣取走后,途中葬身鱼腹,后经书失而复得。
5.文中表现了唐僧师徒的什么精神?(3分)
 国难当头,能挺身而出,为取经书,战胜艰难险阻,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愿担风险的大无畏气概。 
6.文章结尾令人回味无穷,请简要谈出你的一点感受,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3分)
 观点示例:唐玄宗梦寐以求的经书,竟是用作摆设物,并非急求治国之道,如此国宝,视如儿戏,置国难于不顾,是十分昏庸的。(另:作者把大唐的衰亡归结于未得经书的真传,是不合历史的观点的,因为大唐的盛衰有着极其复杂的时代原因,而非一本经书解决得了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练习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练习
2013年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练习
2013年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练习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语文试卷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语文试卷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试题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综合训练测试卷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练习
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中学2011年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
(语文版)秋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基础知识试题检测
张坂中学2011年秋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
漳州三中分校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测试卷
彩云中学2010—2011学年语文版上学期八年级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文默写练习题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古文习题
蓝园中学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考卷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语文版八年级上练习试卷合集(含单元、期中、期末考试)
语文版八年级上学期六、七单元综合练习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一、二单元合卷测试题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能力训练测试卷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能力训练测试卷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能力训练测试卷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能力训练测试卷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能力训练测试卷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能力训练测试卷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要点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绵阳市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学情调查题
江油中学试验学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试题
语文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复习资料及练习
源潭一中语文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测试练习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课课练及单元测试题
长边中学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练习
江西省万载县语文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