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七则教学设计2
|
|
作者: 上传者:%u4f1a%u5458%u6ce8 日期:09-02-08 |
《论语七则》教案
第三课时
授课人:黄晓玲 授课班级:07旅(2) 授课时间:2007-12-20
教学准备:第一课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准确诵读文本,粗略了解文意,试着背诵。教师督促检查个别学生,尽量做到人人会读。
第二课时大部分学生会背会默写,抽查进度快的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及读后感,再次检查个别学生的读背情况。
以上教学准备旨在: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较准确的理解文意。
能力目标:能够从文字所传达的信息中揣摩人物的性格。
价值目标:培养内省意识以及推己及人的宽容品质。
教学方法:启发法 归纳法
教学过程预设:
一:习惯养成训练(注:每一节语文课学生必做的第一件事是集体背诵格言,一月一换。)
二:复习检查导入
⒈抽查七名学生背诵《论语七则》各一则。(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记下读错的字)
⒉难读易混字强化。
三:再读文本:
㈠:咬文嚼字: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行、恕、内省、贤和乐的内涵。
明确:⒈恕: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人家想。(延伸:我认为对方的不对处,实际上只是因为违反了我的看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行为产生的观念,才会觉得对方是不对的。)
⒉贤:有道德,有学问,有修养。
⒊行、内省、乐师生共同完成
㈡:知人者智:引导学生依据文意揣摩人物性格
分析顺序孔子、子贡、颜渊和子路
⒈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人物。(允许学生有独到的见解)
⒉课外资料补充。
㈢:自知者明:如何提高自我的修养?
⒈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找出关键字即可。
⒉教师帮助学生总结。
四:小结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