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年级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09-24 |
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年级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制 2015年9月20日下午2:00--4:30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共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 李智福 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 度。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 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 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②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 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正是此 意。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 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同 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 出来。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 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 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 ③孟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 | |
| 标题: |
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年级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 文件大小: |
69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